咸安在湖北省南部,距省會武漢80公里,地跨東經114°06′—114°43′,北緯29°39′—30°02′,有一座因桂花而盛名、因溫泉而享譽的美麗城市,這就是遠近馳名的“香城泉都”—湖北咸安。
咸安,區位優越,交通便捷。我國第一條高速鐵路武廣高鐵在這里設站,千里之外“早出晚歸”不再是夢;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即將開通,28分鐘體驗武漢同城讓人驚嘆;京廣鐵路37趟列車???,天南地北人氣高密匯聚;京珠高速穿境而過,南來北往物流無比通暢。
咸安,山川秀麗,景色宜人。盡管版圖面積只有1502平方公里,森林覆蓋率卻高達54%。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,春夏秋冬四季分明。四月的竹海碧綠無垠,幽靜清新;十月的桂花飄香滿城,沁人心脾。夏日的金桂湖漁歌唱晚,早春的嫦娥湖如詩如畫,秋日的劉家橋古色古香,冬季的溫泉谷流連忘返。
咸安最先是因為桂花而知名海內外。咸安人種植桂花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。這里桂花栽植面積之大、百年古桂數量之多、桂花品質之優、開發利用之廣,在全國均首屈一指。1995年,郵電部在咸安發行了我國第一套桂花郵票。2000年,國家林業局和中國花卉協會命名咸安區為“中國桂花之鄉”。桂花,是今日咸安最本色的名片。
咸安最近是因為“向陽湖文化”攪熱文藝界。1969年至1974年,文化部所屬單位的6000多位文化名人,匯集于咸安向陽湖,圍湖造田,墾荒種糧。其中包括沈從文、馮雪峰、冰心、藏克家、嚴文井、郭小川等文壇巨匠。他們在這里勞作,在這里思索,與咸安人民結下了深厚情誼,留下了許多逸事華章。文化部向陽湖五七干校,在當時全國千余所干校中,是文化名人最集中、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干校。人們形象地說,抓一把向陽湖的泥土就有文化人的足跡,捧一掬向陽湖的湖水就有文化人的汗滴。文化是一種力量。當下,咸安正在深入挖掘向陽湖文化,努力將向陽湖文化承載的不屈不撓、樂觀進取的精神轉化為加速發展的磅礴力量。
咸安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工貿城市。一年一度的溫泉國際文化旅游節吸引四海賓朋,擴大開放的魄力在這里倍增。一園轄多園的園區模式壯大了工業經濟,精益發展的后勁在這里顯現。目前咸安通過走優勢發展、抱團發展之路,已經形成森工、節能電機、電子制造、生物醫藥、鋼化玻璃器皿等五大產業集群,咸安經濟開發區整體實力明顯提升。規劃面積四十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期待更多有識之士創業成功。
改革添活力,發展為人民。面向新時代,咸安區委、區政府提出了打造實力咸安、活力咸安、宜居咸安、文化咸安、幸福咸安的目標。在60萬桂鄉人民的團結努力下,咸安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!